| 首页 | 审计案例

检察官曝高校科研费腐败群像


                                “
拉大旗作虎皮
   在涉及科研经费腐败案件的调查中,检察官们发现,部分经费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实行专款专用,许多费用支出与课题无关,财务报销过程中,先报销后签字、假冒他人签名、代替他人签名的现象不在少数,而利用发票冲账也时有发生。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荒谬的现象:由于当前以知名教授名义申报课题更容易,同事或学生在申报课题时往往拉大旗作虎皮,可能实际工作这名教授完全没有参与,直到经费使用出了问题找到他们时,这些教授才恍然想起自己曾经在课题申请表上签过名。
  据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李思瑶介绍,2006年至今,该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616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都是利用科研经费监管漏洞大肆作案。其中发生在高校里的案件占了相当比例 
                                 
教授纵横捭阖
  北京市一所二本院校的张志刚教授(化名)曾负责一家部级单位的课题项目外宣资料翻译研究,这一课题为纵向课题,但在高校,相对而言,横向课题提取劳务费更加便利。张志刚隐瞒了这家部级单位的证明,先以横向课题为名向学校科技处申请立项。
  不久,学校出台规定,对于纵向课题奖励补贴力度加大,优势超过横向课题,张志刚随后又找到学校改以纵向课题立项。然而,在提取经费时,他却找来一份有20余人的在校学生名单,依旧按照横向课题管理规定,以在校学生名义先后8次虚报冒领劳务费共计8万余元。在接到举报调查后,检察院以其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 
                             
课题费变绩效工资
  黑龙江一所高校的财务人员赵老师向记者透露,教授从学校直接拿到的收入大致分为两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占到至少一半的比例,而基本工资一般在5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便是级别相同、工龄相同的教授,收入也会有差别,申请课题经费多的科研人员,可支配的资金多,用来发绩效工资的部分就多。
  赵老师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高校开始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课题,教授更是成为大学申请经费的筹码和摇钱树,以课题经费提成来提高待遇由此肇始。
  与此同时,不同学科获取课题经费额的差异巨大,理工科一个大项目就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文学科一个课题能拿到几十万元的就算不错,基于同样比例的提成也加大了教师收入的不均衡。
  一边是高校经费不断增长,一边则是教授基本工资增长有限,在这样的体制下,个人创收变得顺理成章:开办公司、校外兼职走穴,有的教授每年的收入可高达数百万元,挣得盆满钵满。
仪器设备采购也是一大黑洞
  在一所师范院校,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检方在办案中发现,合同书中的内容被随意篡改设备培训费打进了采购员个人账户而无人监管。最终该采购员以受贿罪被判刑6年。(2011年12月16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